10月12日,2021年中國農墾經濟研究會年會在陜西延安南泥灣舉辦。本次年會的主題是“傳承弘揚南泥灣精神和農墾精神,推動農墾事業發展新跨越”,旨在賡續紅色血脈,展示新時代農墾改革發展成就,示范引領現代農業建設,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原農業部副部長劉成果,農業農村部農墾局局長左常升,王震將軍之子、八路軍研究會名譽會長王之,陜西省農業農村副廳長王韜,延安市副市長嚴曉慧,陜西省農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郭劍,重慶市農業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何勇等領導和嘉賓出席年會開幕式。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主任、中國農墾經濟研究會理事長李尚蘭主持了開幕式。
左常升在致辭中表示,長期以來,中國農墾經濟研究會為農墾改革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撐。特別是針對農墾改革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持續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研討和年會活動,充分發揮了溝通聯絡墾區的橋梁紐帶作用。
左常升指出,要準確把握宏觀形勢和今后發展大勢,更好發揮研究會的作用,為此,他提出四點希望和建議。一是立足中央賦予農墾的四大使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的戰略定位和研究會工作定位,凝聚起農墾系統上下的強大合力。二是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為使命圍繞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黨組有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工作部署,將農墾發展置于三農工作全局考慮和設計。三是面向實際問題,統籌國家利益和農墾高質量發展,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深入研究農墾改革發展中的難點問題,提出具有前瞻性、操作性強的政策建議。四是突出農墾特色,樹立農墾文化鮮明旗幟,大力弘揚農墾精神,進一步做好墾區間的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工作,為打造農業航母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劉成果在主旨報告中指出,農墾事業的誕生、發展和壯大,為黨和國家作出了十個方面的歷史貢獻:一是為奠定抗戰勝利的物質基礎作出了貢獻,二是為保障國家戰略物資供應作出了貢獻,三是為維護邊疆繁榮穩定作出了貢獻,四是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增強宏觀調控能力作出了貢獻,五是為保障大宗農產品的有效供給作出了貢獻,六是在精神方面作出了貢獻,七是在文化方面作出了貢獻,八是在人才培養方面作出了貢獻,九是在示范引領方面作出了貢獻,十是在改革方面作出了貢獻。
劉成果強調,我們之所以要回顧農墾作出的歷史貢獻,是為了不忘歷史,增強自信,明確當前環境下黨和國家對農墾的定位和要求,找準前進的方向。要傳承弘揚“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農墾精神,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好農業國家隊作用,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在保障糧食安全和維護邊疆繁榮穩定中發揮好頂梁柱作用。
中國農墾經濟研究會秘書長陳忠毅主持年會專題報告。陜西省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郭劍,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常毅,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農墾總局)黨委副書記鐘勁東,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總會計師陳有方,江蘇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錢伯彬,招墾資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國農墾產業發展基金總經理李湘海分別作專題報告。
與會代表圍繞“新發展格局下農墾的定位和作用”“賡續紅色血脈,弘揚農墾精神”“以實施《鄉村振興促進法》為契機,推進農墾改革發展”三個專題進行了分組討論。
轉載:中國天然橡膠協會網站